跳到主要內容

修真品正:濟公活佛慈訓

修真品正
(老師的話典藏版/明德出版社)

[人是一小天,天是一大天,你該如何去運行你的小天地呢?還是一天天過日子,別人怎麼做,你就跟著怎麼做,是嗎?每個人的結果會一樣嗎?想法不一樣,做法不一樣,結果就不相同。修道的結果,不會是曇花一現,而是光耀宇宙,千秋萬世。
[絕對不要以為別人不知道我們動了壞念頭!當你一動了不好的念頭,天地一定會幫你傳達訊息到心中所想的那個人身上,或那個事物上,所以,千萬不要自欺欺人,不要欺騙自己的良心。
[徒兒要學習遇事化事的能力,能化就有路,要知道,天下的路都是人走出來的,也因為能懂得化心轉境,才能適應十方諸緣,屆時才有足夠的智仁勇來匡正十方諸緣。
[在身與心、生理與心理產生不平衡的思慮,也就是五行相生相尅,無法跨越,無法自拔時,最後尚可一心專注毫無雜念的叩求天助:
大智文殊師利菩薩-希望開智慧時叩求。
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-有苦難時叩求。
[要有擇善而從的智慧,才能走出一條光明的路。由此看來,規過正非是人生很重要的心態。徒兒,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幫助自己,心正則行正,正則智慧源源不絕,聖哲菩薩們不也都在修真行正中,一步一腳印的留下修行的典範。
[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,動則不匱,敏則有功,蓋世功名,不矜不伐,心存道德,在敬在誠。
[平常就要讓自己行的深、行的充實,心裡的煩惱就會慢慢的解除。你們是不是常常什麼事情都困擾,拿不定主意?你們要反省,把自己的罪惡消了一些,你們的智慧就會開通了。要時常去懺悔,時常去感恩,時常地付出之後,你才會發覺你的智慧源源不斷!除了去謝罪,除了去感恩以外,沒有別的路好走。
[苦的根源就是對世間貪慾不捨,若無為自然,就會得到身與心的自在。慾多則煩惱多,慾多則求多,求而不可得則怨生矣,怨生則苦惱至。修道當樂道安貧,知足常樂,以追求智慧為要務,無論出家或在家,不染世樂,不被世間五慾所打敗,自然生活獲得平穩。
[人的生命很短暫,你們知道這無常的因素嗎?生死事大嘛!你們說人生大事是什麼?生死。外面的人說人生大事是結婚,今兒個你們明白,生死才是人生的大事啊!生死要是沒顧好,一口氣不在就沒有命。可是講生死是件事,表示咱們的生命一定要活得燦爛、有價值,對不對?怎麼樣的生命才能有價值呢?你們不是有研究經典嗎?今天西方文化基督教講「信耶穌得永生」,對不對?今天天道以儒家思想來做主流,儒家思想是做什麼呢?儒家思想講人人皆可成聖賢!那這是中西文化不同的地方哦!你們研究經典要研究這精髓啊!今天咱們講人人皆可成聖賢,你們只要做得和聖賢一樣,你們都可以成聖賢,你若有聖賢的志向,有聖賢的精神,做聖賢在做的事,那你也可以成聖賢,你不用去信聖賢,你就可以成聖賢!所以,今天儒家思想告訴你們,人人都可以成聖賢。
[徒啊,今生全是奉了愿來,一定要立愿了愿,挽世界為清平,化人心為良善,建立慈樂的彌勒家園,讓人人達本還原,立德知修,不再生死兩茫茫,配享天爵,玄祖沾光,讓師徒心手相連,天道仁風四海揚,儒德生命永留芳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道化生活:濟公活佛慈訓

道化生活 ( 老師的話典藏版 / 明德出版社 ) [ 在家中有摩擦,就看你們是用什麼心,把摩擦化為助力。道降火宅,聖凡雙修,對不對,巧妙運用你們的時間,用用你們的妙智,把一些不該有的是非轉掉,你在佛堂做了一個不錯的榜樣,到了家庭是不是也這樣對先生、對孩子、對公公婆婆。修道感化他人,自己就要先做標杆,就算夫妻一起到佛堂做事、夫妻同修,回去以後呢?太太跟婆婆吵,先生打孩子,這樣子家人會受到感化嗎?如果你真能做到人道,盡你的責任,這才能為人標杆,不要被人家說成表裡不一。 [ 你這輩子能成為人家的父母,那是你累世與兒女所結下的緣啊!反個立場想,你為甚麼不出生在別人家,就偏偏出生在這個家庭裡?當然有個中因緣!所以,不要常對父母說:「你看,別人家的爸爸媽媽對他的孩子多好!」這樣會傷了父母的心。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,好好把握珍惜父子母女、兄弟姐妹、親戚朋友之間的緣,地球就這麼大,你與這世間的緣深不深厚?你有沒有想過,是因為你與這個地方有緣,你與周遭的人有緣,與父母兄弟姐妹都有緣,所以要珍惜。 [ 身為家中的成員,要用誠懇的心對待家人,誠懇就是道,對於每一個人都要如此。夫婦之間如何誠懇?要互相體諒。而父子之間,父親該嚴的時候,就要嚴,應當慈悲的時候,要慈言相勸,如此才不會有如生活在戰場上,如處在地獄般。所以讓嚴格時要依理導引,給他真正的理路,而慈的時候,要打開他心中的結,一以貫之,從人倫家庭,進而道場,再進而社會,一直到各個地方。所以呢,修天道要從人道做起。 [ 現在有夫妻同修的,更要珍惜,若只有夫修,或只有妻修,要感化,這是互相包容,彼此寬恕。怎樣才圓滿?譬如兩人搭配,一個只能出三分力,另外一人要助他七分力,這才叫圓滿。 [ 夫妻既有緣在一起同修,不管是順是逆,都要一起走過,因為你們是修辦路上最好的伙伴,所以要好好的齊家修道,做道中的好標榜,時時記住對方的好。你們有愈多的道化家庭,便是道場的幸福。 [ 夫若和,妻必順,侍親必恭敬,願天下兒媳以和順之心奉親,子何以寵,女何以愛,寵愛必驕縱!願天下之父母,以嚴慈之心教幼。 [ 教育兒女以德化,以錢教子敗名傳; 以德傳後萬古流,岳飛孟子及聖賢, 爾等當知效古聖,才能使子成名焉。 [ 你們要把你們的子子孫孫教育得好,讓他們都能夠明理,不要讓他們對社會有所危害,好不好?這也是一種莫大的功德。 [...

火候:濟公活佛慈訓

火候 ( 老師的話典藏版 / 明德出版社 ) [ 徒最致命的一傷,就在「火候鍛鍊」這門功課,常常淪陷此關,讓別人的有心與無心之談話來左右。修行人不懂得善解別人的意思,反倒誤解惡解,就容易造成一把無明火,燒毀功德林啊! [ 一念瞋恨起,百萬障門開。當這門一開,徒的生命就起狂風下暴雨了,何必要這樣苦自己呢?天下諸事難免會有因果聚會時,如果修行的人還不能了然這樣的事,反而跟著起舞,這樣,貪嗔癡的病根,就永難革除啊! [ 人的情緒、心緒都會受環境的牽擾,徒兒修道要克制你的情緒、心緒、心意、情欲,如果放肆的發,你的心就會外馳。所以,你的心一定要往內收,收斂起急燥的脾氣,要懂得克制你自己,克制你心中的種子。 [ 徒兒有多久沒好好看看自己的樣子啦!修道後的徒,是不是莊嚴了?修道後的徒,是不是不同了?你們試煉自己的機會很多,徒在這樣的過程中是更柔軟了,還是更尖銳了?看看自己,看看聖賢,看看心,看看愿立,為師說一句:要真修才有真道味,不然就什麼都不是! [ 在辦道共事的過程中,有時會覺得很辛苦、心苦,因為大家的個性迴然,所以磨擦不斷,辦久了更是缺乏體諒彼此的心。大家都有這麼一份心愿要代天宣化,但是走到這樣一步,就是沒有落實修行功夫,才會四週風一起,心火就旺盛。 [ 火候很重要,如果千日打柴一日燒,前功盡棄。徒兒啊,要做到不遷怒,你心裡面不高興,看到杯子,隨手就摔在地上,那就是遷怒杯子,你今天在外面受了氣,回到家裡就對妻子兒女發脾氣,那就是遷怒兒女,這個遷怒很可怕,可以斷送江山。 [ 一個人處於憤怒時,所行所言所思都是不合理智的,所以要常觀自在,不要平時都沒有功夫,到那因緣點一爆開時就無法收拾,導致無盡的後悔。 [ 願徒兒各個都能忍辱,精進,發善心,善愿、存佛心、做佛事,莊敬自強,自愛愛人,如果徒兒能夠接受這些歷煉,走到哪裡都可安然自在。常言道,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,多一分經驗,多增長一分智慧。 [ 行深的功夫,就像如何取得乾淨精純的水,要靜止,沉澱,再過濾。一次又一次的懺悔與感恩,就像水在過濾一樣,直到習氣毛病鄉你的八識田中除去為止。 [ 害是隨利而至,辱是由榮而生,由此我們就知道,世間一切都有相生相尅之循環,會遇見不平之事,就得學會從中反省,不要只是怨恨惱怒煩一湧而上,刀光劍影的來來回回,這樣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,只有平心,才有辦法改變...

貪~煩惱水:濟公活佛慈訓

貪~煩惱水 ( 老師的話典藏版 / 明德出版社 ) [ 貪嗔痴三毒乃地獄之根,你若沒犯貪,也要去除嗔痴,因為痴乃妄念,而人一生氣就動了嗔念,所以要知足,才不陷入貪嗔痴的地獄三條根,首要學會自拔,才能夠拔人,自覺才能覺他,你自己都不能正了,怎麼能夠成人,成己才能成物啊! [ 世間的人,總是在看別人,沒有在看自己,徒兒應該是在無過中求有過,非獨進德,亦且免患。待人處事,從有過中求無過,非但存厚,亦且解惑。所以,待人處事,要從無過中求有過,雖然做起來不容易,但是你要告訴自己,你有大肚,一切都是好,一切都是善緣。 [ 人啊,不可能不動任何念頭,一動了念頭,就造下因果,所以要時時發正念,邪來煩惱至,正來煩惱除,發了正念,才能改變命運啊!這就是一心十法界的意思。 [ 人的心思就像海浪動盪不定,意念如同風枝搖晃不靜,身為一個修道者,就必須洗盡物欲、浮華、驕矜之心,讓自己的言語清淨、心靈清淨,行為清淨。 [ 人生要煩惱的事,可說是千奇百樣,有的人是小事煩不停,有的是大事惱不斷,但靜下心來看一看,有很多時候是落在無知與私慾上,可憐這心被束縛被糾葛,可真是謂心苦萬千。 [ 有一分心,就盡一分力,修道人清心寡慾,事來應,事去靜,何來的煩惱與憂慮?禍福無門,唯人自召!不知感恩,福就守不住,禍必到來,是福是禍,眼前的,總算不準,但問事來應,事去靜,來去不著於心,禍福也打擾不了你,做個虛空的主人。 [ 人與佛的不同,就在佛做了任何事都無所求,而人做了一點事,就想得到代價,有所收穫,而且愈多愈好。切記,多欲多念,可就煩惱多。 [ 如果你向外去追求,只會增加無謂的糾紛,無謂的是非與煩惱而已,你要避免這些問題,除非返觀自察,因為修道就是修自己的心,己正而後成人嘛! [ 雖然說人生是苦海,但不是要你用悲觀的人生態度去面對一切,你如果把人生變得悲觀了,心胸也會顯得狹隘,徒啊,為師是要你們從苦當中去覺去悟,從生死當中去看透,理出一條光明的路,而不是要你們朝悲觀的路去走,修道要愈修愈快樂、心胸開闊,那是因為你知道了生死的源頭,知道一切的煩惱的起因,更知道如何去解決、放下,所以,視人生為苦,是一種體驗,一種學習,是生命成長的過程,但你必須走過,不能永遠停留在苦裡面,才能真正的坦蕩無憂。 [ 風波是誰造成的,是自個兒造成。人在順境時都很容易起高傲之心,也很容易忘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