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行道人的傳承:濟公活佛慈訓

行道人的傳承
(老師的話典藏版/明德出版社)

[何謂一貫大道?就是你們的言行要一貫,在人前人後,看得見的地方是這個樣子,看不見的地方還是這個樣子,這是前後一貫。靜的時候,能夠肯定自己,動的時候,六神也能安住,這是動靜一貫。不只天道修得好,人道也要做得好,人道與天道也要天人一貫。身為上天的辦事人員,要能夠遵前提後,在人前人後都有條有理,做到前後一貫。上面的點傳師依理做,後面的道親也跟著認理去做,做個點傳師與道親之間承上啟下的橋樑,所以道親也要一貫。修行人不只是要渡人,還要愛物,清口就是愛物,所以人物要一貫。末後普渡收圓的時候,更要天下一貫。天不言地不語,道要靠你們來傳承,所以要做到始終一貫。做到以上幾點,才能與道相契合,最後才能使你們的身心靈達到一貫。
[徒兒要謹記尊師重道,飲水思源。知本源,培道德,認真理,發出菩提心,行菩薩道,自覺覺他。
[徒兒要體認誠則明、明則誠、自助天助的真理,秉持一顆真心不變,對道忠心不二,任勞任怨的心去闡揚真理。講道不離自心,講法不離自性,二六時中要能克己復禮,上善若水,處眾所惡,才能幾於道。
[一條金線,承上啟下是你們要恪守的,沒有師尊師母,沒有老前人、點傳師,就沒有你們,飲水要思源啊!天理人情兩分清,真天命的傳承,真理的延續,真道的妙用是公正無私的。天道本無親疏,只有以仁德為本,才能匡扶社稷,化暴戾為祥和,使天下大同。因此,有道才能背負使命,培德才能辦天事,若著人情私心、自專、好行小惠、巧言令色、走人情邪道,你的天命自然離開你的本心,你的使命也無法盡到,此點要知道啊!
[要把聖聖相傳的心法傳下去,就必須走入世間去了解眾生、幫助眾生。如何幫助眾生呢?首先要從自我再教育開始,從哪裡再教育?待人處事、應對進退,都需要再教育。不要認為自己已經足夠了,懂得很多了,你都很滿很高了,還有再成長的空間嗎?忘了謙虛,就是忘了學習,忘了自己還有幫助眾生的能力。
[你們常講的,左肩挑起了天道的形象出來,右肩挑起了聖賢的形象出來,這些在你們身上都可以看得到,而在你們胸前所展現的,就是個人的道氣,聽得懂嗎?一個真正的修行者,是處處播種,時時開花結果,無處不是美景,這才真正配稱一位修道人。做每一件事未必都能夠盡善盡美,卻要能夠盡心盡力,聽得懂嗎?為師不要求你們盡善盡美,但是一定要盡心盡力,不然你們的愿怎麼樣了?天恩師德你們要怎麼報?你們老前人、前人修道辦道的大志向,就是你們要學習的!你看他們成全人的那股熱忱,也是你們該學習的!他們從求道到成道的那份學而不厭,誨人不倦的精神,就是你們身為後學的,應該要學習的,對不對!
[若以個人名位去主導,乃詐,因為你假公濟私。以個人思想去主導,乃危,那就很危險了。要知道,一人牽繫著芸芸眾生的慧命,當以大眾福址去主導,乃佛,以大眾慧命去主導,乃德,以大眾成長去主導,乃義,以大眾回歸去主導,乃忠。走到最終點,就回歸無極老的身邊,所以要掏出徒兒們的真心真情真義阿!
[末後亂象無奇不有,難道徒兒也要做那個製造亂象的人嗎?那就要自己多留心,要省思省思,道場的活動運作,合不合前人輩的方法,去對照對照。現今時代不一樣,要活潑應事,但在活潑應事當中,沒有叫你把道的主軸、道的精神拿掉!搞清楚狀況,不要修到最後,應了那句「午時成道巳時墜」的話啊!
[你要成長,就要有親身的學習與體驗,從學習當中,才能夠得到智慧與經驗,這個經驗是你自己的,別人帶不走,也學不來,也不一定你想傳承,別人就願意學。為師的意思,希望徒兒們能夠身體力行,什麼事情都能親身去體會,而不是光聽別人說道好,就法喜充滿,說道不好,就滿口的批判,那不是鸚鵡學語、依樣畫葫蘆嗎?你要腳踏實地,一步一腳印去身體力行,修道,就是這麼簡單的一條路!
[一個人的德性修得愈好,感應就會特別強烈,因為德可配天,天,可以輔助你,你看那堯舜大德之所以傳遍天下,那是因為有德。有道的人,上天一定助化,好比文王傳給了武王,武王歸了以後,道並沒有傳給周公,而是傳給成王,那是因為周公能夠盡忠盡義,扶助成王定下千秋大業,這是他的有德有道,所以才成就了周朝的大業。所以,一個人有道,天一定助化他。
[有時候徒兒們會迷惑,會茫然,因為有很多責任與事情是你們不能解釋,不願意去做的,例如說:「我們現在修道了,要學低心下氣,可是那個人那麼得理不饒人,我就要讓他嗎?」你就開始產生疑惑了。「為什麼修道人就要這麼軟弱,他明明做錯事,我還要跟他講道理,難道是我錯了嗎?」「我也想來佛堂幫忙啊!我也想盡心啊!可是老師又說:『修道,人道要盡啊!』凡事要是沒顧好,人道就沒有做好,那我就不是很好的修道人了!」於是就產生疑惑了。「凡事要顧好,那我怎麼來佛堂呢?我不來佛堂,又有人說我變心,說我初發心不見了,修道為什麼會這麼不快樂呢?」這就是你們不能通權達變的地方。
[修道人要有遠大眼光,看遠一點,要拿出你的真智慧,算出真天機。不要用電子計算機來盤算一切,電子計算機只是加減乘除一番而已,只能算有限的收入支出而已。而我們辦聖神仙佛菩薩之大事,用的是無限的心,辦的是無限的事,計算機是無法計算出的。你們也是為道務花了很多錢,花的錢財雖很多,但仍可以計算,對不對,但你所施給他們大家得到的,他們要是再發揮出去 那所發揮的程度,以及將來的成果,是可以用電子計算機算的出的嗎?就像你們下苦心渡他們,這是種下善因,而他們明理後,一人渡十人,十人再渡百人,百人再渡千人,千人再渡萬人,萬人再渡下去,這種果是無窮無盡的。如此一顆種子,長大後變成一棵大樹,此樹又有千萬果,一果又有千萬種子,一下又可種成一棵大樹,如此不斷繁植下去,不到幾年就算不完了,這是一定之理,所以說培德如培樹,知否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道化生活:濟公活佛慈訓

道化生活 ( 老師的話典藏版 / 明德出版社 ) [ 在家中有摩擦,就看你們是用什麼心,把摩擦化為助力。道降火宅,聖凡雙修,對不對,巧妙運用你們的時間,用用你們的妙智,把一些不該有的是非轉掉,你在佛堂做了一個不錯的榜樣,到了家庭是不是也這樣對先生、對孩子、對公公婆婆。修道感化他人,自己就要先做標杆,就算夫妻一起到佛堂做事、夫妻同修,回去以後呢?太太跟婆婆吵,先生打孩子,這樣子家人會受到感化嗎?如果你真能做到人道,盡你的責任,這才能為人標杆,不要被人家說成表裡不一。 [ 你這輩子能成為人家的父母,那是你累世與兒女所結下的緣啊!反個立場想,你為甚麼不出生在別人家,就偏偏出生在這個家庭裡?當然有個中因緣!所以,不要常對父母說:「你看,別人家的爸爸媽媽對他的孩子多好!」這樣會傷了父母的心。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,好好把握珍惜父子母女、兄弟姐妹、親戚朋友之間的緣,地球就這麼大,你與這世間的緣深不深厚?你有沒有想過,是因為你與這個地方有緣,你與周遭的人有緣,與父母兄弟姐妹都有緣,所以要珍惜。 [ 身為家中的成員,要用誠懇的心對待家人,誠懇就是道,對於每一個人都要如此。夫婦之間如何誠懇?要互相體諒。而父子之間,父親該嚴的時候,就要嚴,應當慈悲的時候,要慈言相勸,如此才不會有如生活在戰場上,如處在地獄般。所以讓嚴格時要依理導引,給他真正的理路,而慈的時候,要打開他心中的結,一以貫之,從人倫家庭,進而道場,再進而社會,一直到各個地方。所以呢,修天道要從人道做起。 [ 現在有夫妻同修的,更要珍惜,若只有夫修,或只有妻修,要感化,這是互相包容,彼此寬恕。怎樣才圓滿?譬如兩人搭配,一個只能出三分力,另外一人要助他七分力,這才叫圓滿。 [ 夫妻既有緣在一起同修,不管是順是逆,都要一起走過,因為你們是修辦路上最好的伙伴,所以要好好的齊家修道,做道中的好標榜,時時記住對方的好。你們有愈多的道化家庭,便是道場的幸福。 [ 夫若和,妻必順,侍親必恭敬,願天下兒媳以和順之心奉親,子何以寵,女何以愛,寵愛必驕縱!願天下之父母,以嚴慈之心教幼。 [ 教育兒女以德化,以錢教子敗名傳; 以德傳後萬古流,岳飛孟子及聖賢, 爾等當知效古聖,才能使子成名焉。 [ 你們要把你們的子子孫孫教育得好,讓他們都能夠明理,不要讓他們對社會有所危害,好不好?這也是一種莫大的功德。 [

火候:濟公活佛慈訓

火候 ( 老師的話典藏版 / 明德出版社 ) [ 徒最致命的一傷,就在「火候鍛鍊」這門功課,常常淪陷此關,讓別人的有心與無心之談話來左右。修行人不懂得善解別人的意思,反倒誤解惡解,就容易造成一把無明火,燒毀功德林啊! [ 一念瞋恨起,百萬障門開。當這門一開,徒的生命就起狂風下暴雨了,何必要這樣苦自己呢?天下諸事難免會有因果聚會時,如果修行的人還不能了然這樣的事,反而跟著起舞,這樣,貪嗔癡的病根,就永難革除啊! [ 人的情緒、心緒都會受環境的牽擾,徒兒修道要克制你的情緒、心緒、心意、情欲,如果放肆的發,你的心就會外馳。所以,你的心一定要往內收,收斂起急燥的脾氣,要懂得克制你自己,克制你心中的種子。 [ 徒兒有多久沒好好看看自己的樣子啦!修道後的徒,是不是莊嚴了?修道後的徒,是不是不同了?你們試煉自己的機會很多,徒在這樣的過程中是更柔軟了,還是更尖銳了?看看自己,看看聖賢,看看心,看看愿立,為師說一句:要真修才有真道味,不然就什麼都不是! [ 在辦道共事的過程中,有時會覺得很辛苦、心苦,因為大家的個性迴然,所以磨擦不斷,辦久了更是缺乏體諒彼此的心。大家都有這麼一份心愿要代天宣化,但是走到這樣一步,就是沒有落實修行功夫,才會四週風一起,心火就旺盛。 [ 火候很重要,如果千日打柴一日燒,前功盡棄。徒兒啊,要做到不遷怒,你心裡面不高興,看到杯子,隨手就摔在地上,那就是遷怒杯子,你今天在外面受了氣,回到家裡就對妻子兒女發脾氣,那就是遷怒兒女,這個遷怒很可怕,可以斷送江山。 [ 一個人處於憤怒時,所行所言所思都是不合理智的,所以要常觀自在,不要平時都沒有功夫,到那因緣點一爆開時就無法收拾,導致無盡的後悔。 [ 願徒兒各個都能忍辱,精進,發善心,善愿、存佛心、做佛事,莊敬自強,自愛愛人,如果徒兒能夠接受這些歷煉,走到哪裡都可安然自在。常言道,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,多一分經驗,多增長一分智慧。 [ 行深的功夫,就像如何取得乾淨精純的水,要靜止,沉澱,再過濾。一次又一次的懺悔與感恩,就像水在過濾一樣,直到習氣毛病鄉你的八識田中除去為止。 [ 害是隨利而至,辱是由榮而生,由此我們就知道,世間一切都有相生相尅之循環,會遇見不平之事,就得學會從中反省,不要只是怨恨惱怒煩一湧而上,刀光劍影的來來回回,這樣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,只有平心,才有辦法改變

十五條佛規:謹言慎行:濟公活佛慈訓

謹言慎行 ( 老師的話典藏版 / 明德出版社 ) 一、謹言者,口語小心,言滿天下無口過,慎行者,品德注意,行滿天下無怨惡也,修道之士,口不擇言,身無擇行,成何修道。 二、修道皆知,禍從口出,言多必失,故宜口心清淨,無由之言絕勿輕易說出,不吉利之言亦不輕易出口,惹厄災之害,亦勿輕易說出,妨害他人之言絕勿說出,不實之言,粗語惡口,違法違紀,污言,非人之言,絕勿說出,天機不談,國家機密不說,出口成章,言出是理,則是謹言也。 三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品德,不做非理事,不起非理念,不去非理地,奉公守法,則是慎行也。 四、子張問行,子曰:「言忠信,行篤敬,雖蠻貊之邦行矣,言不忠信,行不篤敬,雖州里行乎哉?」故行必篤敬,方能取信於人,故曰言顧行,行顧言,絕勿輕於此,則道立矣。 五、修道之事,言善利人,合於口德,言不善害人,則失於口德。行於道利人,合於德,行不善害人,則失身德。絕不可謗道,或口行不慎,毀及大道名譽,故修道者非謹言慎行,切勿疏忽。